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5年  34卷  第10期

机械动力学
基于运动学分析的铝箔复卷机的结构优化与动态仿真
汪磊, 张学昌, 孙忠杰, 刘春晓
2015, 34(10): 1477-1481. doi: 10.13433/j.cnki.1003-8728.2015.1001
摘要:
针对铝箔复卷机高速工作状态时关键核心组件失效及其设备稳定性不足等问题,采用主模型技术完成复卷机的三维建模,通过定义刚体和施加约束,对模型进行运动学分析,通过对核心组件进行结构优化与动态仿真,提高复卷机的性能参数。顶料轴组件是复卷机的关键核心组件,所以本文对复卷机的顶料轴组件进行了动态仿真分析,通过顶料轴的位置、速度以及加速度曲线的优化完成凸轮机构的设计,最后通过对顶料轴的受力曲线分析完成顶料轴结构的优化。将优化后的核心组件应用到复卷机中,实现了复卷机的高速性能及其稳定性要求,优化后的复卷机最终投入到生产实践中。
挖掘机工作装置挖掘力及铰点受力仿真分析
刘文国, 周宏兵, 吴伟胜, 杨梅钦
2015, 34(10): 1482-1487. doi: 10.13433/j.cnki.1003-8728.2015.1002
摘要:
利用三维造型软件Pro/e及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搭建了某大型挖掘机SH700-5的虚拟样机模型。为获得铲斗以及斗杆最大挖掘力值,依据挖掘力国标测试方法对工作装置挖掘力进行了仿真测试,并与理论计算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两种挖掘方式下工作装置自重对挖掘力大小分别有约4%与8%的提升作用。为研究挖掘作业过程中各铰点受力变化情况,分别按照铲斗挖掘以及斗杆挖掘方式驱动工作装置活塞杆动作,在铲斗上加载阻力,对挖掘作业过程进行模拟仿真,得到了关键铰点连续变化的受力曲线,结果表明,动臂与斗杆连接铰点受力最大,其瞬间受力最大值与挖掘阻力最大值之比分别为4.69与7.13。
基于多目标满意度的履带架拓扑优化研究
李钊, 张春光, 屈福政, 宋海洋
2015, 34(10): 1488-1492. doi: 10.13433/j.cnki.1003-8728.2015.1003
摘要:
履带架是履带行走装置的重要结构件,为了得到其在多个工况下最优结构形式,将拓扑优化的方法引入履带架的结构设计中。分析了履带架典型工况,建立履带架结构多刚度拓扑优化模型;采用带权重的折衷规划法将多目标问题转化成单一目标问题,基于多目标满意度理论提出动态权重系数的计算方法。该方法中权重系数是相应单目标值的函数,避免了主观设置权重系数造成的偏差。根据拓扑优化结果重构三维模型,对其进行静力分析,并与原结构模型分析结果对比,验证了本文优化设计的有效性。
含间隙弹性传动机构的仿真分析
张涛, 刘宏昭, 冯喜茹, 杨程
2015, 34(10): 1493-1498. doi: 10.13433/j.cnki.1003-8728.2015.1004
摘要:
针对间隙及构件弹性对某传动机构的可靠性运行有着较大的影响作用,以该机构的理想状态为基础,建立了同时考虑转动副间隙和构件弹性的机构分析模型。通过ADAMS软件平台仿真,分别对理想机构、含间隙机构、以及同时考虑构件弹性和间隙3种情况下的该传动机构进行模拟,最终得出该传动机构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及运动副接触反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间隙副中轴销与轴套产生的内碰撞导致了加速度及副反力较大的波动;而考虑构件弹性后,间隙处产生的加速度及副反力幅值减小,接触碰撞时间增长,即对间隙副中轴销与轴套的碰撞有一定的缓冲作用。
一种水环真空泵叶轮的结构设计与分析
吕金洲, 高宏力, 张小庆, 陈维茂, 黄海凤
2015, 34(10): 1499-1503. doi: 10.13433/j.cnki.1003-8728.2015.1005
摘要:
根据6500 m3/min巨型水环真空泵的总体设计思想,对叶轮给出了具体设计。通过理论和经验方法计算出叶轮的总体尺寸,保证所设计叶轮能够满足排量要求。对该叶轮进行三维建模、强度刚度分析以及模态分析,确认工作时强度刚度是否足够。接下来,通过计算分析对叶轮的一些尺寸参数进行了优化,使叶轮在满足工作需要的条件下质量尽可能的减轻,进而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上述设计分析,既完成了该叶轮的设计,又使叶轮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经验的依赖。
基于遗传算法的3-PRS并联机床的运动学标定分析研究
孙付伟, 赵俊伟, 张芹
2015, 34(10): 1504-1510. doi: 10.13433/j.cnki.1003-8728.2015.1006
摘要:
针对并联机床运动中存在偏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结构参数和遗传算法的逆向运动学标定方法,推导出了并联机床误差标定的模型。该方法不需要求并联主轴平台的正向解,避免了并联机构相对复杂的正向运动分析问题。计算表明:利用名义机床结构参数计算的逆向运动误差明显大于标定的结构参数得到的逆向运动误差;标定后的三个圆柱铰和球铰的位置更接近于名义位置,说明误差标定可以对机床结构进行校正。
冗余度机器人梯度投影避障算法的改进
张立栋, 李亮玉, 王天琪
2015, 34(10): 1511-1516. doi: 10.13433/j.cnki.1003-8728.2015.1007
摘要:
针对传统基于梯度投影法的避障算法只进行关节空间局部调整,无法实现冗余度机器人末端躲避障碍物的不足,提出一种改进的避障算法。借助人工势场思想,实时地规划出冗余度机器人末端的避障路径。同时以最短距离为指标,进行关节空间自运动调整。末端避障和关节自运动调整相结合,实现全局范围避障。最短距离计算采用解析方法,避免最短距离垂足落在杆件延长线上的问题。在MATLAB软件中进行了冗余度机器人避障仿真,规划用时1.73 s,证明改进后避障算法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并且能实现目标追踪过程中的动态避障。
精密制造与加工
计入推力的轴系合理校中的轴承负荷比优化及轴线设计
张新宝, 董广坤
2015, 34(10): 1517-1520. doi: 10.13433/j.cnki.1003-8728.2015.1008
摘要:
目前没有计入推力的影响或者计入推力时推进轴系的轴承负荷法校中的计算方法没有实现艉管前后轴承的负荷比在1/2~1/3的范围内,为此提出了计入推力和不计推力的弯矩时满足艉管前后轴承的负荷比最佳的轴系合理校中设计方法。对旋转时的轴线进行优化设计,并对一个简化轴系模型进行校中计算。计算结果显示:没有考虑推力影响时艉管前后轴承的负荷比小于1/3,计入50%额定推力时,推力减轻了艉管后轴承的载荷压力,艉管前后轴承的负荷比在1/2~1/3的范围内,且全轴系的轴线是曲线,后轴承对设计基准直线轴线的偏离量较大。
TC4钛合金螺旋铣孔工艺孔壁表面完整性研究
江跃东, 何改云, 秦旭达, 赵庆
2015, 34(10): 1521-1525. doi: 10.13433/j.cnki.1003-8728.2015.1009
摘要:
研究了螺旋铣孔工艺参数(主轴转速、每齿切向进给以及螺距)对TC4钛合金孔壁表面完整性的影响规律。通过开展TC4钛合金螺旋铣孔加工正交试验并利用粗糙度仪、显微硬度计、X射线应力仪、金相显微镜等测量分析了螺旋铣孔工艺对表面粗糙度、显微硬度分布、表面层残余应力分布以及显微组织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孔壁最大表面粗糙度Ra 0.431 μm,能很好满足航天工业对制孔粗糙度的要求;适当孔壁硬化(硬化程度为129%~141%)提高了耐磨性;表面层残余应力均为压应力,有利于提高孔的疲劳性能;由于散热良好和机械载荷小,孔壁表层并没有出现"白层"现象;因此,螺旋铣孔工艺能大大改善钛合金制孔表面完整性。
小型高速精密气浮气动主轴的研制
蒋雷, 尹韶辉, 陈逢军
2015, 34(10): 1526-1529. doi: 10.13433/j.cnki.1003-8728.2015.1010
摘要:
针对微结构的超精密磨削要求,设计了一种涡轮驱动的小型气浮主轴。采用了涡轮叶片作为动力结构部分,由压力气体驱动,带动主轴高速旋转;同时也采用了空气静压轴承作为支撑;建立了气动涡轮的设计模型,分析了气体静压支承轴承的结构参数,仿真研究了各设计参数对轴承承载力的影响,得出了最佳的设计尺寸和主轴工作参数,对涡轮与转轴组成的整体转子进行了模态分析,计算出了主轴的临界转速,研究了主轴的加工工艺。试验结果表明:该设计合理,达到了设计要求。
基于非线性有限元算法的空气弹簧横向动态刚度研究
戚壮, 李芾, 丁军君, 黄运华, 虞大联
2015, 34(10): 1530-1535. doi: 10.13433/j.cnki.1003-8728.2015.1011
摘要:
基于非线性有限元算法,建立了轨道车辆空气弹簧的横向刚度计算模型,其中考虑了橡胶特性、帘线层布置、流固耦合及裙板接触等非线性因素。计算结果表明:在研究空气弹簧横向特性时,可以忽略附加空气室与节流孔的作用,但不能忽略应急橡胶弹簧的影响。将空气弹簧的横向反力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两者误差在6%以内,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通过对空气弹簧横向动态刚度的研究发现:空气弹簧横向动态刚度对横向激振的频率与振幅是不敏感的,但对振动的平衡位置十分敏感;空气弹簧的横向动态刚度随平衡位置的增加而增加,且平衡位置越大横向动态刚度的增速越大。这种空气弹簧横向动态刚度的非线性特性,有利于提高轨道车辆的横向平稳性与稳定性。
基于偏置/控制磁场比例约束的单边混合型轴向磁轴承设计
邹望蠡, 王晓琳, 邓智泉, 刘胜利
2015, 34(10): 1536-1542. doi: 10.13433/j.cnki.1003-8728.2015.1012
摘要:
立式电机通常利用混合型轴向磁悬浮轴承对轴向进行卸载和悬浮控制,由于混合型轴向磁轴承中永磁体与控制绕组的结构分布影响其悬浮控制性能,因此需要从偏置和控制磁场的角度对其进行结构设计。分析了一种用于立式电机的新型单边混合型轴向磁悬浮轴承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从电磁场理论计算出发,借鉴电机设计方法,提出了一种以偏置磁场与控制磁场的磁场比为约束条件,动静态承载荷、悬浮刚度为目标进行参数设计。最后通过Maxwell有限元仿真验证了参数设计方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基于Meta-face Learning的工件定位算法
朱丽敏, 丁伯慧, 俞冠珉
2015, 34(10): 1543-1546. doi: 10.13433/j.cnki.1003-8728.2015.1013
摘要:
提出了一种包含自由曲面特征的工件定位的Meta-face Learning(MFL)算法。利用基于字典学习的图像稀疏表示方法,在交替迭代优化的基础上,通过逐次修正Euclidean变换矩阵的列向量更新测量点到名义工件模型的位姿变换,确定工件坐标系相对于测量坐标系的位姿。设计了两个自由曲面验证了本文算法,并通过与现有算法的比较说明了其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和定位精度。
基于最小单向Hausdorff距离的线轮廓度误差评定
曹利新, 秦令剑
2015, 34(10): 1547-1552. doi: 10.13433/j.cnki.1003-8728.2015.1014
摘要:
为了高效率、高精度的评定平面线轮廓度误差,提出了一种基于平面曲线间最小单向Hausdorff距离的线轮廓度误差评定方法,给出了求解最小单向Hausdorff距离的数学规划模型及其线性化解算方法。该方法可以保证计算结果符合国家标准关于线轮廓度误差定义的最小条件。模型中涉及到的点到曲线最小距离,采用全局算法中的投影多面体方法计算。通过与已有文献中的算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数值计算表明,所提方法符合线轮廓度误差评定的最小条件,且具有较高的评定精度。
塔式起重机起重臂正向设计方法研究
张显焕, 刘子建, 李斯明
2015, 34(10): 1553-1559. doi: 10.13433/j.cnki.1003-8728.2015.1015
摘要:
提出双吊点塔式起重机起重臂正向设计方法,进行塔机的高效轻量化设计。在用力法求解拉杆内力进而计算控制截面最大应力的基础上,将起重臂弦杆的等强度作为约束条件建立了起重臂臂架结构的数学模型,用遗传算法进行第一次设计优化得到臂架结构和等截面弦杆的基本参数。进一步用ANSYS系统的APDL建立参数化有限元模型,第二次优化得到起重臂臂架的变截面结构参数。对某型号塔机进行正向设计,并将设计结果与该型号塔机现有设计结果分析对比,表明正向设计方法合理、轻量化效果明显。
NURBS曲线曲率极值点快速分析与定位算法研究
尹涓, 罗福源, 游有鹏
2015, 34(10): 1560-1567. doi: 10.13433/j.cnki.1003-8728.2015.1016
摘要:
在分析和加工具有NURBS曲线定义的轮廓的机械零件时,由于NURBS曲线基于基函数的分段构造与有理式表示形式,曲率极值点的计算十分复杂耗时。为此,提出一种以微邻域分析为核心手段的快速数值计算方法。该方法分成粗定位与精搜索两个阶段,粗定位阶段通过各个节点区间两端的微邻域采样点的分析去推断曲线曲率变化类型,进而确定曲率极值点的数量及其所在的单峰位置范围;精搜索阶段基于每次搜索范围中点左右微邻域采样点的曲率分析进行快速折半查找,实现极值点的精确定位。算例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完备性好、收敛性强、计算效率高。
基于图乘法大吨位门式起重机跨中挠度预测的研究
张大鹏, 程文明, 蔡锟
2015, 34(10): 1568-1573. doi: 10.13433/j.cnki.1003-8728.2015.1017
摘要:
门式起重机承受额定载荷时主梁跨中的下挠值是门式起重机整机试验的最重要检测指标。对于大吨位门式起重机整机实验时,实验砝码现场准备往往十分困难,甚至无法进行整机实验检验。针对门架结构考虑了支腿弯矩对主梁挠度影响的情况,推导出集中载荷在主梁L/2、L/3、L/4处作用时的挠曲线方程,通过测量小载荷分别在L/2、L/3、L/4处作用的主梁下挠值,求得主梁和两侧支腿的实际惯性矩,从而可以预测门式起重机额定载荷时主梁的下挠度。主梁三位置小载荷实验法为预测大吨位门架结构主梁挠度提供了实用有效的方法。
渐开线齿轮传动齿面滑动摩擦耗散功率研究
张宝锋, 崔亚辉, 刘凯, 李厚新
2015, 34(10): 1574-1579. doi: 10.13433/j.cnki.1003-8728.2015.1018
摘要:
基于齿轮系统的功能传递原理和摩擦耗散机理,分析了齿轮传动过程中单齿和双齿啮合的特性,求解了齿面滑动速度和齿面法向正压力分配系数,建立了齿轮系统瞬时啮合耗散功率计算的数学模型,并以某NGW型行星齿轮减速器为例计算了组成系统的各对齿轮传动的瞬时摩擦耗散功率和传动效率。结果表明:单齿啮合区齿面滑动摩擦耗散功率较小,双齿啮合区齿面滑动摩擦耗散功率较大;齿面滑动摩擦耗散功率和啮合传动效率具有周期性和时变性,并且具有很大的突变性;外啮合齿轮副齿面摩擦耗散功率大于内啮合齿轮副;各行星轮和中心轮的啮合状态之间的相位关系对瞬时摩擦耗散功率和传动效率影响很大,对行星轮系传动的平稳性有一定影响。
基于特征点法的液阻悬置集总参数模型参数识别
陆黎明, 夏长高, 潘道远
2015, 34(10): 1580-1583. doi: 10.13433/j.cnki.1003-8728.2015.1019
摘要:
探讨应用动态特性特征点法预测与识别液阻悬置集总参数模型主要参数的分析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实验来得出液阻悬置动态特性特征点,运用傅里叶变换的方法对液压悬置的集总参数模型进行深入推导得到液压悬置的复刚度,然后通过建立的动态特性特征点与集总参数之间的关系求解得出集总参数的值。通过对数值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分析表明,基于动态特性特征点法的液阻悬置集总参数模型动特性分析技术是可行、有效的,其预测结果精确性满足工程要求。
斜圈弹簧刚度测量方法研究及实验分析
王建平, 李健, 赵腾, 黄维
2015, 34(10): 1584-1588. doi: 10.13433/j.cnki.1003-8728.2015.1020
摘要:
斜圈弹簧刚度是其力学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结构的特殊性目前尚无高效高精度的斜圈弹簧刚度测量手段。为此提出了一种斜圈弹簧刚度测量原理及相关计算方法,并设计了相应的测试装置。为了验证测量方案的可行性,基于Ansys软件平台建立斜圈弹簧有限元模型,考虑几何非线性和接触问题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并在拉压力试验机上进行准静态加载实验。通过有限元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本测量方法可有效的测量出斜圈弹簧的刚度,并绘制出载荷位移曲线。
X52长输管线在悬空状态下的安全研究
赵潇, 马廷霞, 吴志锋, 王海兰, 于家付
2015, 34(10): 1589-1593. doi: 10.13433/j.cnki.1003-8728.2015.1021
摘要:
以轮库输油复线某段X52原油管道为工程背景,管道意外悬空后,将管线悬空段简化为大挠度梁,且考虑管梁的几何非线性,将埋地段看成有限长梁,考虑了土壤纵向抗力的物理非线性,利用Winkler弹性地基理论、管-土互作用双线性模型等力学理论建立悬空管道系统的大变形分析模型。通过X52管线钢拉伸试验、管道悬空模拟试验研究及有限元仿真建模,验证了有限元仿真方法的可靠性,分析计算了X52管道基于应力失效准则的安全悬空长度和基于应变失效准则的极限悬空长度,通过极值应力、应变随不同悬空长度的变化规律研究,解释了取应变作为管道失效判据的合理性。
人机界面形态元素布局设计美度意象的评价方法
张娜, 王家民, 杨延璞
2015, 34(10): 1594-1598. doi: 10.13433/j.cnki.1003-8728.2015.1022
摘要:
为客观评价人机界面形态元素的布局美度,抽取了平衡度、整体度、简洁度和统一度4个美度意象指标,分别将其量化,引入AHP方法计算各意象指标的权重,提出了布局方案的综合美度计算方法。以打印复印一体机的人机界面形态元素布局设计为例,验证了该方法有助于设计师优选设计方案;以家用天燃气热水器的人机界面形态元素布局为例,验证了该方法能够更为客观、准确地反映人机界面形态元素布局的美度水平,为用户选择满意方案提供依据。
LMD和支持向量机相结合的齿轮毂故障诊断方法
陈鹏飞, 陈卫, 高星伟, 杜炜, 张海涛
2015, 34(10): 1599-1603. doi: 10.13433/j.cnki.1003-8728.2015.1023
摘要:
局部均值分解(LMD)作为一种新的自适应时频分析方法,在故障诊断领域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根据某型航空发动机减速器一级齿轮毂出现裂纹故障时其振动信号会产生调制现象的特点,提出了基于LMD和支持向量机(SVM)的某型航空发动机减速器一级齿轮毂裂纹故障诊断方法。对某型航空发动机进行振动测试获取其振动样本数据,利用LMD提取故障样本数据的故障特征信息、构造特征向量,并将其作为SVM的输入特征参数,成功建立了针对目标故障的故障诊断模型。对一级齿轮毂工作状态的分析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PPDO滑扣型血管支架制备方法与性能研究
李瑜, 卞平艳, 童景琳
2015, 34(10): 1604-1608. doi: 10.13433/j.cnki.1003-8728.2015.1024
摘要:
比较成形工艺对聚对二氧环已酮(PPDO)滑扣式可降解血管支架性能的影响。对微压印和3D打印(3DP)两种聚合物成形工艺进行比较,主要包括其成形表面质量和径向强度两方面。试验结果显示:微压印制备支架内表面Ra0.429、外表面Ra1.24,优于3DP制备支架,而支架内外表面质量的差异化与可控性也更适合血管支架在抑制凝血和置放稳定等临床医学的需要;另外,两种制备方法所制支架的径向强度均高于临床需要的80 kPa的标准,其中微压印比3DP略高4%。原因可能是微压印制备将PPDO材料的成形温度降低在材料粘流态温度范围内,使该高分子材料的热降解大大降低,较好的保留了原材料的力学性能与强度保障时间。
仪器、仪表科学与技术
设备质量对潜艇铺板输入导纳的影响
尹帮辉, 王敏庆
2015, 34(10): 1609-1613. doi: 10.13433/j.cnki.1003-8728.2015.1025
摘要:
设备质量及其相对位置关系对潜艇铺板输入导纳存在一定的影响,对该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高潜艇抑振降噪水平,增强其隐身性能。首先推导了激励点处和激励点外集中质量对薄板输入导纳影响的理论计算公式,使用ANSYS对相关公式进行了验证,然后使用得到的理论公式分别对激励点处和激励点外设备质量对潜艇铺板输入导纳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增加激励点处设备质量能明显降低输入导纳,调整激励点外设备位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输入导纳。
基于模糊免疫PID的超声电机控制
韩晓斌, 于明礼
2015, 34(10): 1614-1620. doi: 10.13433/j.cnki.1003-8728.2015.1026
摘要:
超声电机系统内在的非线性和强耦合性等特点,很难建立其适合于控制的非线性数学模型,传统的PID方法难以得到满意的控制效果。根据输入输出电压关系,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对通过实验获得的超声电机的频率响应数据进行参数识别,建立了超声电机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模糊规则的模糊免疫PID控制器,这种方法可以在线调整PID参数来适应不同情况下的超声电机运行。通过MATLAB仿真和以TI公司的TMS320F2812 DSP为基础进行的实验表明,辨识法建立的数学模型比较准确,模糊免疫PID控制在超声电机的实时控制中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跟踪性能良好,具有较好的动态和静态性能。
基于边界层理论的盘形转子流体阻力研究
韩红彪, 高善群, 李济顺, 张永振
2015, 34(10): 1621-1625. doi: 10.13433/j.cnki.1003-8728.2015.1027
摘要:
基于边界层理论分析了盘形转子在液体中旋转运动受到的摩擦阻力,参考Prandtl-Schlichting公式设计了旋转转子的摩擦阻力系数,利用雷诺定律得到了转子单位面积上受到的摩擦阻力,并通过积分得到了转子受到的阻力矩计算公式。设计了盘形转子的流体阻力试验,利用试验数据对阻力矩公式中的待定系数进行了最小二乘法拟合。将拟合结果代入计算公式,得到的阻力矩计算结果与不同直径、不同厚度的转子在不同转速下的试验数据均能很好的吻合,说明所设计的转子摩擦阻力系数公式与获得的待定系数用以计算盘形转子的流体摩擦阻力矩是可行的。
运载工程
基于能量的汽车悬置系统与悬架系统模态耦合分析
潘道远, 高翔, 夏长高, 闫成
2015, 34(10): 1626-1630. doi: 10.13433/j.cnki.1003-8728.2015.1028
摘要:
为了研究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与悬架系统的振动耦合程度,建立了包含动力总成悬置子系统和悬架子系统的耦合系统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的模态耦合分析方法。计算了某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与悬架系统的耦合程度,算例的计算结果表明,汽车悬置系统与悬架系统在第一阶和第七阶模态中耦合程度较高。
航空、宇航工程
飞翼布局无人机阵风减缓主动控制研究
刘伏虎, 马晓平, 张子健
2015, 34(10): 1631-1635. doi: 10.13433/j.cnki.1003-8728.2015.1029
摘要:
阵风减缓是弹性飞行器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某大展弦比飞翼布局弹性无人机,考虑刚体模态俯仰控制回路提出了阵风减缓控制方案,在控制器设计前后分别进行模型降阶,设计出低阶的输出反馈鲁棒控制器,闭环系统控制仿真结果显示对于离散突风翼尖加速度响应最大振幅减小21.8%,重心加速度响应最大振幅下降39%;对于连续阵风整个频带内阵风响应都得到有效控制,且在6.024 Hz处翼尖过载响应振幅下降53%,重心过载响应振幅下降45%,同时由抗阵风不灵敏度研究表明整个闭环系统具有抗阵风干扰能力。
某型发动机风扇叶片试验台加载控制技术研究
张亚騤, 周瑞祥, 尚柏林, 贾文铜
2015, 34(10): 1636-1640. doi: 10.13433/j.cnki.1003-8728.2015.1030
摘要:
为了达到电磁阀突然关闭时降低系统压力脉动,提高试验台加载力稳定性的目的,研究了某型飞机发动机风扇叶片高低周复合疲劳试验台加载控制技术。通过计算机仿真,基于MATLAB/Simhydraulics软件建立高低周疲劳试验台模型;改变蓄能器在液压试验台中的加载方式与位置,蓄能器前端管路管长与管内径以及系统参数的搭配,依次仿真。通过研究,高低周复合疲劳试验台的仿真达到了预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