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4年  33卷  第10期

机械动力学
二维全息谱在旋转机械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耿富礼, 李富才, 孟光
2014, 33(10): 1445-1449. doi: 10.13433/j.cnki.1003-8728.2014.1001
摘要:
通过对振动信号的处理、分析发现,旋转机械转子系统的振动信号经幅值谱、功率谱等传统的谱分析方法后,往往除了1倍频外还包括各次谐波及高倍频成份;引起转子系统振动信号中2倍频分量的因素很多,包括不对中、裂纹和电磁干扰等。直接从幅值谱等传统的谱分析方法很难判断2倍频振动分量的性质和原因。研究基于对中性良好的转子试验台,模拟了多种转子系统的故障,研究了二维全息谱以及轴心轨迹在旋转机械轴裂纹故障和碰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结果证明所实现算法的有效性。
模态综合法在双转子系统建模中的应用与验证
杨喜关, 罗贵火, 原鹏, 唐振寰
2014, 33(10): 1450-1454. doi: 10.13433/j.cnki.1003-8728.2014.1002
摘要:
为寻求一种便捷的双转子系统的建模和模型维数缩减方法,开展了ANSYS有限元商用软件和固定界面模态综合法在双转子系统中建模中的应用研究。由ANSYS获取系统的质量矩阵和刚度矩阵,建立系统的运动方程,并利用固定界面模态综合法实现系统方程维数的缩减。利用模态质量矩阵和模态刚度矩阵的特性验证了系统参数的正确性;进行了系统临界转速特性计算,利用ANSYS软件(有限元方法)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并分析了模态截止频率对临界转速的影响;开展了双转子系统的匀变速过程的瞬态分析,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建模方法正确、可靠,并能便捷地进行双转子响应特性的计算。
高转速大惯量筒纱脱液转笼的设计与分析
朱姿娜, 位迎光, 孟婥, 孙以泽, 朱荷蕾
2014, 33(10): 1455-1458. doi: 10.13433/j.cnki.1003-8728.2014.1003
摘要:
针对纺织工艺对筒纱改性和染整中遇到筒纱脱液甩干的问题,设计了可用于高转速大惯量环境的脱液转笼结构,并对其进行了剪切力、弯矩校核分析。依据材料力学分析结果,提出了改进后的转笼结构。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对改进前后的转笼结构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转笼结构有效控制了变形量,大幅度降低了所承受的最大应力,改善了疲劳安全系数。数值模拟结果给高转速大惯量脱液转笼的结构设计和使用工况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基于三种方法的油罐清洗机器人工作空间分析
周利坤, 刘宏昭, 李悦
2014, 33(10): 1459-1462. doi: 10.13433/j.cnki.1003-8728.2014.1004
摘要:
根据油罐清洗机器人的结构特点和各种工作空间求解方法的优缺点,分别采用图解法、蒙特卡洛法和仿真法求解了油罐清洗机器人的工作空间,并从不同角度对3种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的方法在求解机器人工作空间时适用情况不同,得到的结果也存在误差,在此基础上筛选了不同情况下求解油罐清洗机器人工作空间的优先方法。工作空间的求解为机器人结构优化设计、避障及运动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压缩式气压纳米压印阻尼减振分析
刘超然, 罗康, 李天昊, 夏委委, 李冬雪, 段智勇
2014, 33(10): 1463-1467. doi: 10.13433/j.cnki.1003-8728.2014.1005
摘要:
纳米压印技术十几年来获得快速发展,新提出的纳米压印压缩式气压纳米压印系统存在的自身振动影响图像转移精度。采用阻尼减振系统避免施压过程中伺服马达和施压活塞位移产生的系统振动影响。基于振源和施压系统结构建立阻尼减振模型,材料物质特性分析和有限元模型仿真分析优化减振系统材料及其内部结构设计。分析结果表明蜂窝外接圆半径为0.02 m,相邻两外接圆距离外切的蜂窝结构为减振装置最优单元层,橡胶材质的3层单元层蜂窝型层叠减振结构最大衰减振幅可达87.51%,可有效减少系统振源对压印转移图形保真度的影响。
融合理论退化模拟与试验数据的身管寿命预测
方峻, 吴华晴
2014, 33(10): 1468-1472. doi: 10.13433/j.cnki.1003-8728.2014.1006
摘要:
针对身管的寿命预测一般采用理论(经验)公式或基于退化试验数据的方法,但是预测精度往往都不高。为减小预测寿命的置信区间,提出了一种将退化过程的模拟与性能退化的实测数据结合起来的分析方法。以某武器的身管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有限元法和身管熔化烧蚀理论模型,得到内膛径向磨损量的分布规律,并转换为基于弹丸初速的理论模拟退化模型,然后结合小子样身管的试验数据,采用贝叶斯后验统计法对理论退化模型的分布参数进行了更新,最后对各种方法的寿命预测结果及其置信区间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风力发电机叶片气动特性数值模拟
马娜, 袁启龙, 周新涛, 王奔, 李言
2014, 33(10): 1473-1478. doi: 10.13433/j.cnki.1003-8728.2014.1007
摘要:
建立小型风力发电机叶片的三维流场模型,运用流体软件(FLUENT)分析旋转叶片在不同风速作用下的流动特性及气动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风速的增大,叶片失速现象越严重,叶尖处的压强和流速均达到最大值;同时,风力发电机输出功率增大,叶尖速比和风能利用系数都减小。利用风能实验平台对小型风力发电机进行了实验测试,将所得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案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RBF神经网络在斗齿散乱点云漏洞修补中的应用
王春香, 陈浩宏, 孔艳彬, 孟凡娟
2014, 33(10): 1479-1483. doi: 10.13433/j.cnki.1003-8728.2014.1008
摘要:
为了获得精确而完整的斗齿三维点云模型,研究了基于三维扫描仪测量的斗齿自然点云漏洞的修补方法。应用RBF神经网络重点对于逆向软件难以修补的大面积自然漏洞和跨面漏洞进行了修补研究,取得了成功;并将其修补结果与采用逆向软件的修补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应用RBF算法对斗齿散乱点云漏洞的修补效果要远好于应用逆向软件修补的结果,证明了RBF神经网络算法在斗齿散乱点云自然漏洞修补中的实用性;解决了工程实际中几种具有复杂内腔及外形斗齿的逆向点云数据修补的实际问题,为后续采用"点云-曲面-实体模型"逆向策略来获取这些斗齿的设计数据提供了可靠依据。就漏洞修补处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要点进行了扼要说明。
纵轴式掘进机纵向随机振动响应的研究
李晓豁, 何洋, 李婷, 黄志龙
2014, 33(10): 1484-1488. doi: 10.13433/j.cnki.1003-8728.2014.1009
摘要:
为了探究纵轴式掘进机在随机激励作用下的纵向振动特性,根据多体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该型掘进机纵向动力学模型,利用拉格朗日方法建立其随机激励作用下的纵向运动微分方程。针对某型纵轴掘进机截割头所受随机激励产生的随机振动,运用虚拟激励法推导了掘进机纵向振动响应的数学模型,并利用MATLAB汇编语言赋值求解,得到该掘进机在随机激励作用下截割头、悬臂和机体的响应特性。结果表明:截割头、悬臂和机体的固有频率分别为3.2 Hz、2.9 Hz和2.3 Hz。在外随机激励作用下,随着悬臂与机体间刚度和阻尼的增大,截割头和机体的位移响应谱峰值逐渐减小,通过增加悬臂与机体、机体与底板间的刚度和阻尼,可有效减小整机的纵向振动。利用Adams对掘进机多刚体动力学模型仿真,证实了该方法研究掘进机的随机振动可行。
精密制造与加工
基于激素调节原理的隐式协调机制的应用研究
顾文斌, 唐敦兵, 郑堃
2014, 33(10): 1489-1494. doi: 10.13433/j.cnki.1003-8728.2014.1010
摘要:
在保证按时完工的前提下,建立了制造系统任务分配问题的数学模型,针对传统的合同网等协调机制在求解任务分配问题时存在的某些不足,基于生物体内分泌的协调思想,设计了基于激素的隐式协调方法,并给出了该协调方法的具体实现步骤。结果表明:与基于合同网等传统的协调机制相比较,该方法具有协调质量高、通信量小、鲁棒性好等优点。
新型非圆锥齿轮摆停-步进装置
郑方焱, 李波, 吴俊峰, 陈定方
2014, 33(10): 1495-1499. doi: 10.13433/j.cnki.1003-8728.2014.1011
摘要:
基于圆锥齿轮-非圆锥齿轮差动轮系,提出一种新型非圆锥齿轮摆停-步进装置。阐述了其工作原理,推导出位于其传动核心的一对非圆锥齿轮的传动比函数,结合非圆锥齿轮的相关理论阐述了其设计和校核方法。以实例的方式建立了装置的三维模型,利用ADAMS得到了装置的位移响应,证实了上述方法和原理的正确性。
变位自转式双平面研磨方法仿真研究及加工实验
闫雯, 黄玉美, 高峰, 穆卫谊
2014, 33(10): 1500-1504. doi: 10.13433/j.cnki.1003-8728.2014.1012
摘要:
针对传统平面研磨方法中,工件中心研磨轨迹重复率高,研磨速度径向分布不均的缺点,基于固着磨料研磨技术提出一种变位自转式双平面研磨加工方法。工件在研具的运动中获得变化的研磨力,在隔离盘内实现变位自转的研磨运动形式。从研磨原理上改变了传统研磨加工中工件的运动模式,增加了工件的自由度,实现了工件在自转的同时其回转中心与研具中心存在时变的相对运动,即工件回转中心相对于研具的运动轨迹是具有时变性的曲线。不同的研磨运动形式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方法的缺点,并依此原理研制了新型数控研磨机床。通过对变位自转研磨加工轨迹曲线的仿真分析,证明了这种研磨方法有利于改善研磨相对速度分布均匀性、研磨轨迹时变性,获得更好的研磨加工质量,加工实验证明在相同加工参数下,该研磨方法相对于行星轮式的研磨方法获得了更低的表面粗糙度。
基于滑动窗口相似性因子分析的不均衡故障数据分类研究
张恒, 赵荣珍
2014, 33(10): 1505-1509. doi: 10.13433/j.cnki.1003-8728.2014.1013
摘要:
针对机械装备监测过程中不均衡故障数据难以辨识,提出了一种基于滑动窗口相似性因子分析方法。该方法引入滑动窗口技术,通过分析目标数据与历史数据的PCA相似性因子,从旧的过程数据中筛选出与诊断目标相似的数据,构成待选数据池;然后采用距离相似性因子,从待选数据池中选择出与目标数据最相似的数据用于辅助训练。将该方法用于转子故障的不均衡数据分类中,在不同偏斜率下采用KPCA-SVM方法进行故障分类。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地改善分类决策边界,降低由样本不均衡而引起的误诊断率。
小成形角曲面制件渐进成形方法
徐佳晖, 高霖, 史晓帆, 王辉, 金玲玲
2014, 33(10): 1510-1513. doi: 10.13433/j.cnki.1003-8728.2014.1014
摘要:
数控渐进成形是作为一种新兴的塑性加工技术,关于其成形性能的研究多为最大成形角的研究,很少有小成形角方面的探索。小成形角曲面样件由于成形角度小,成形刚度低,在利用渐进成形方法制造过程中极易产生回弹和鼓包等问题。通过对此类样件进行的正、负两种形式进行工艺改进,提出了针对此类零件成形缺陷的解决方案:负成形中产生的中心鼓包和边缘翘曲可分别采用平头工具头和退火处理得以解决,正成形中产生的边缘翘曲则可通过升降台设定预压量来解决。
PCBN刀具断续车削Cr12MoV钢表面粗糙度的试验研究
魏文静, 沈浩
2014, 33(10): 1514-1517. doi: 10.13433/j.cnki.1003-8728.2014.1015
摘要:
使用PCBN(聚晶立方氮化硼)刀具对不同硬度淬火模具钢Cr12MoV进行强断续车削试验。基于正交设计法,运用Minitab16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极差分析,得出工件硬度及切削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程度,实现切削参数的优选;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建立表面粗糙度的线性预测模型和指数预测模型,并对这两种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影响表面粗糙度值的主次关系是工件硬度、切削速度、背吃刀量、进给量;线性预测模型平均误差不超过7%,能很好地对表面粗糙度进行预测。
基于EMD与KPCA的滚动轴承故障特征提取及诊断方法研究
徐卓飞, 张海燕, 王丹, 张明龙
2014, 33(10): 1518-1524. doi: 10.13433/j.cnki.1003-8728.2014.1016
摘要:
针对滚动轴承故障种类识别与程度判断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经验模式分解与核主元分析的故障诊断方法:首先,运用经验模式分解将滚动轴承故障信号分解成不同特征尺度下的本征模式分量,采用Hilbert-Huang变换对信号进行相应的时频分析,从本征模式分量函数和瞬时频率中分别提取时域和频域的统计特征集与无量纲特征集;其次,引入非线性核主元分析方法,对故障特征集进行处理,从而消除特征集中的冗余特征,并大幅度降低特征向量维数,得到能够反映故障本质的主元特征集;最后,构造支持向量机多类分类网络,实现了对不同故障模式与不同损伤程度滚动轴承的故障诊断。
基于机器视觉的斑点图谱法机油污染度检测
邱峻伟, 王海林
2014, 33(10): 1525-1530. doi: 10.13433/j.cnki.1003-8728.2014.1017
摘要:
机油滤纸斑点图谱法是判断机油污染程度的一种常用方法,但这种方法带有一定的主观性。采用机器识别的方法来代替人的判断,则可避免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设计的机油污染度识别系统基于图像检测原理,提取了油斑图像的R、G、B、Gray、a和b这6个颜色特征值,经相关性分析得出6个特征值与机油综合污染度呈中强程度相关,且相关性极显著。建立BP神经网络分类器识别系统,该系统能够根据采集到的油斑图片判断机油的污染程度,为汽车发动机的按质换油提供技术支持。
仪器、仪表科学与技术
多层卷绕钢丝绳疲劳磨损试验装置的研制
胡志辉, 胡吉全, 胡勇, 徐长生
2014, 33(10): 1531-1535. doi: 10.13433/j.cnki.1003-8728.2014.1018
摘要:
以起重机械钢丝绳起升、变幅多层卷绕系统为原型,研制了一套能真实模拟钢丝绳实际作业工况的多层卷绕钢丝绳疲劳磨损试验装置,用于多层卷绕钢丝绳的损伤与失效行为研究。该试验装置由试验台架、数据监测系统与电气控制系统等组成,具有钢丝绳线速度、钢丝绳张力可控的功能特点。利用该装置开展了双折线式多层卷绕钢丝绳疲劳磨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试验装置能真实反映多层卷绕钢丝绳的损伤与失效行为过程,所得试验数据准确、可靠。
一种高粘度两相流静态混合器混合均匀度的仿真分析
郑勐, 雷鹏, 董永亨
2014, 33(10): 1536-1539. doi: 10.13433/j.cnki.1003-8728.2014.1019
摘要:
在常见类型混合器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高粘度两相流静态混合器。基于Fluent软件分析了预混单元对整体混合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混合单元数量和流体入口速度对混合均匀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带预混单元混合器的混合效果好于不带混合单元的,还表明当混合单元数量为3时能在不同的入口速度下获得理想的混合效果。在此基础上,根据质点的速度场和流场分布状态,分析并说明了杂乱的速度和流线分布是获得良好混合效果的根本原因。同时,通过仿真分析了粘度对混合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混合器的混合均匀度随着液体粘度的增大而提高,还表明该混合器对中、低粘度的液体也有良好的混合效果。
基于S7-300的蒸汽动能磨控制系统设计
赖小林, 刘传慧, 陈海焱, 王沁淘, 王晓天, 石岩
2014, 33(10): 1540-1544. doi: 10.13433/j.cnki.1003-8728.2014.1020
摘要:
介绍了以过热蒸汽为动力的蒸汽动能磨加工超细粉体的生产工艺,根据生产工艺要求设计了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控制系统硬件结构及控制方案。系统硬件结构采用以S7-300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为下位机对生产现场进行数据采集和自动控制,通过PROFIBUS总线与上位机通讯,上位机采用WINCC组态软件实现远程监控。控制方案详细讨论了蒸汽动能磨磨机料位控制、高温除尘器温度控制、高温除尘器喷吹控制、系统就地/远程控制以及故障急停等关键技术。控制系统经调试,能够精确监测控制除尘器温度、动能磨磨机料位等物理量。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实现了就地操作与远程监测控制,大大提高了蒸汽动能磨加工超细粉体生产效率与可靠性。
运载工程
车辆点焊结构有限元模型参数不确定性修正方法
姚春柱, 王红岩, 芮强, 迟宝山
2014, 33(10): 1545-1550. doi: 10.13433/j.cnki.1003-8728.2014.1021
摘要:
提出了针对参数不确定性的综合贝叶斯的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即在贝叶斯中融入用以代替原模型的随机模型和基于吉布斯抽样的蒙特卡罗马尔科夫链抽样算法,选定较敏感参数进行仿真获取模型参数的后验分布动态统计特征,进而评估参数不确定度。实例验证了文中方法的有效性,表明随机响应面模型可极大提高吉布斯抽样计算效率,尤其适用于含多维不确定性参数的复杂结构有限元模型不确定性修正问题。
嵌套式鳍翼的收放式减摇鳍的设计与分析
赵继俊, 王安敏, 温建民, 王伟斌
2014, 33(10): 1551-1554. doi: 10.13433/j.cnki.1003-8728.2014.1022
摘要:
设计了具有嵌套式鳍翼的减摇鳍装置,此装置由转鳍机构、收放鳍机构、嵌套式鳍翼、固定装置组成。转鳍机构和收放鳍机构能够精确地实现鳍翼的摇摆与收放;为了减小船体上鳍箱的开口,采用了大鳍翼嵌套小鳍翼的结构形式;在减摇鳍正常工作时,为了防止因误操作引起减摇鳍装置的破坏,设计了固定机构来固定鳍壳上的转盘。使用Pro/E工程软件对减摇鳍装置的工作过程进行了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减摇鳍装置能够精确地实现所需的鳍角运动,嵌套式鳍翼相对整体式鳍翼而言,能减小1/5左右的鳍箱开口。
基于正交试验-形貌优化法的钢铝复合车架设计
叶盛, 辛勇, 李长银
2014, 33(10): 1555-1561. doi: 10.13433/j.cnki.1003-8728.2014.1023
摘要:
以某国产SUV车架为研究对象,建立车架有限元模型,对车架进行弯曲、扭转刚度分析,并进行模态分析和模态试验,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利用正交试验法确定材料轻量化部件,并将这些部件的钢材料替换成铝合金,得到钢铝复合轻量化车架。针对钢铝复合车架刚度和模态性能的减弱问题,采用折衷规划法的多目标形貌优化对部件进行优化改进,提高车架的刚度和模态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正交试验结合多目标形貌优化法得到的新车架在质量减轻6.7kg的同时提高了刚度和模态性能,达到了良好的轻量化设计效果。
一种新型救援车的研究
冯建国, 袁帅, 王树立, 王勇
2014, 33(10): 1562-1567. doi: 10.13433/j.cnki.1003-8728.2014.1024
摘要:
一款新型灾难救援车包括运动系统、双转盘系统、手臂系统、防干涉系统、重心调控系统、电量监测系统、无线遥控系统和计算机控系统等。利用半自主和操作员遥控控制,完成自主避障、半自动和自动重心调控、零半径转弯、半自主电源管理及高效的抓举、剪断、扒等功能。救援车运动系统是由前后2节共4条履带的主运动和辅助运动构成。救援车的防干涉系统是利用控制程序并结合双手臂的正、逆运动学算法求解实现防干涉。该系统即能够防5自由度的左臂和4自由度的右臂间干涉,又可防止左、右手臂与工况区之间的干涉。实验表明:该救援车运动灵活、重心控制稳定、防干涉能力强、控制可靠且救援效率高,清理效率是人工的10倍。
电动汽车双模糊直接转矩控制系统设计
邹宇, 王剑平, 向凤红, 毛剑琳, 田飞
2014, 33(10): 1568-1573. doi: 10.13433/j.cnki.1003-8728.2014.1025
摘要:
针对传统直接转矩控制系统转矩脉动大及速度调节器跟踪精度不高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STM32的电动汽车双模糊直接转矩控制系统方案。该方案用模糊控制器分别代替磁链、转矩滞环比较器和速度PI调节器,以STM32为核心控制器件,组建了一个全数字化电动汽车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实验系统。在考虑运行环境及机械传动干扰等因素影响下,利用该控制系统对电机进行了性能测试并模拟车载运行。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有效减小转矩和磁链脉动,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自适应性,改善系统的动、静态品质。
材料科学
铝-铜合金异质材料复合搭接自冲铆性能研究
邓成江, 何晓聪, 王玉奇, 周森
2014, 33(10): 1574-1578. doi: 10.13433/j.cnki.1003-8728.2014.1026
摘要:
通过试验方法研究不同刺穿方向下铝合金和铜合金(简称Al-Cu)组合的自冲铆(SPR)接头的力学性能,并进行材料性能测试。对Cu-Cu的SPR接头进行铆接试验和有限元模拟以分析其可成形性。对不同刺穿方向下Al和Cu组合的SPR接头进行力学性能测试,获得其载荷-位移曲线。结果表明:SPR接头抗拉伸剪切强度高于抗剥离强度;Cu-Cu接头强度最高,Cu-Al次之,Al-Cu最小。拉伸剪切条件下,内锁结构决定接头力学性能,失效模式均为铆钉从下板中被拉出;剥离条件下,内锁结构和板材特性决定接头力学性能,上板强度较小时,铆钉从上板铆孔处脱离;下板强度较小时,铆钉脱离下板;上、下板强度较高且接近时,铆钉脱离下板。
航空、宇航工程
手风琴式蜂窝材料等效弯曲和扭转刚度分析
高珂, 孙秦, 董文俊
2014, 33(10): 1579-1584. doi: 10.13433/j.cnki.1003-8728.2014.102
摘要:
手风琴式蜂窝材料因其零泊松比和大应变特性,日益受到航空界的关注。将手风琴蜂窝材料等效为均质正交各向异性薄板,提出了基于能量等效原理的手风琴蜂窝材料等效弯曲刚度和等效扭转刚度的理论分析方法,得到了等效刚度系数的解析表达式,并分析了其对胞元结构参数的敏感性。建立了手风琴蜂窝板的参数化模型,并运用数值仿真反演技术,得到了手风琴蜂窝材料的等效刚度系数。通过对比等效刚度系数的理论解与反演解,表明了该理论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无尾飞翼布局特殊舵面建模与气动弹性研究
张礼, 王正平, 高正红
2014, 33(10): 1585-1589. doi: 10.13433/j.cnki.1003-8728.2014.1028
摘要:
以多舵面组合下的无尾飞翼布局飞机为基础,建立全机的结构有限元模型和气动面模型。针对其双舵面的特点,进行气动与结构修正,从而比较真实的反映双舵面飞翼布局的气弹特性,提出了一种实用的建模和计算方法。
襟缝翼可动翼面的随动加载方法研究
庞宝才, 董登科, 弓云昭, 常文魁
2014, 33(10): 1590-1593. doi: 10.13433/j.cnki.1003-8728.2014.1029
摘要:
以襟缝翼运动机构作为研究对象,模拟飞机真实飞行状态。首先通过对机翼盒段模拟件的刚度施加,满足了襟缝翼的刚度支持条件;其次采用单点双作动筒随动加载方案,通过控制作动筒载荷施加的大小及方向,模拟完成了襟缝翼运动机构在起飞和着陆放、收襟缝翼时襟缝翼上的气动载荷的变化过程。试验结果显示:襟翼和缝翼的每个通道力载误差都小于5%,此种襟缝翼可动翼面随动加载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
非轴对称端壁造型改善亚声速压气机转子性能的数值研究
刘传乐, 楚武利, 李相君, 谢芳
2014, 33(10): 1594-1598. doi: 10.13433/j.cnki.1003-8728.2014.1030
摘要:
为探索利用端壁造型提高轴流压气机转子的性能,以亚声速轴流压气机独立转子为对象,将转子等熵效率作为优化目标,对轮毂曲面进行了非轴对称端壁造型优化。对最优结果的流场分析后得出,本文优化后的轮毂壁面在转子吸力面尾缘处低速流区明显缩小,涡流几乎消除,而且降低了局部的逆压差,总体上减弱了尾缘的掺混损失和涡流损失,使得转子等熵效率提高了1.0%。
基于关联关系图的复杂产品设计迭代控制方法及应用
俞琳, 张杰, 符磊, 李原
2014, 33(10): 1599-1603. doi: 10.13433/j.cnki.1003-8728.2014.1031
摘要:
针对飞机产品设计过程中存在的多参数高度耦合问题,建立了产品设计关系网络图模型,给出了参数关联值的定义,提出了设计迭代控制方法,借助参数关联密度和关联深度,得出了最优设计路径的评价指标。并将该方法用于某飞机机翼的迭代设计过程中,获得了提高中央桁强度的最优设计迭代路径,极大地提高了设计效率。
小型无人机载光电稳定平台框架结构研究
王晶东, 于化东, 李妍
2014, 33(10): 1604-1608. doi: 10.13433/j.cnki.1003-8728.2014.1032
摘要:
针对无人机平台挂载条件的要求,设计了小型无人机载光电稳定平台的机械结构。通过分析光电稳定平台的框架结构、功能及指标参数的要求,选择两轴三框架结构,提出分离式外方位框架的结构,并对其减重优化,大大减小了加工成本及装配难度。同时,采用ADAMS软件建立小型无人机载光电稳定平台的模型,对其进行动力学仿真。